• 星期二, 十二月 19, 2006

    蒙田随笔
    body
    从hasumi那里看到蒙田随笔的只言片语,就百度了一下中文,看到下面这篇verycd上的旧文,才发现自己的无知。本想找找TXT版本的放在TT里看,后来也就放弃了。转贴在日志里,有时间一定要读一读。【书 名】 蒙田随笔全集
    【作 者】(法)米歇尔·德·蒙田(Montaigne)着
    【主题词】随笔(地点: 法国年代: 中世纪学科: 选集)

    蒙田是法国文艺复兴之后最重要的人文主义作家。他的随笔全集是十六世纪各种知识的总汇,有"生活的哲学"之称,在世界散文史上占有重要地位。

    【关于随笔】
    16世纪法国人文主义作家蒙田,在1571年开始写作他的《随笔集》,并出版了两卷。从1571年起到1592年逝世长达二十年的岁月中,蒙田一 直断断续续写他的随笔。《蒙田随笔全集》是蒙田去世后由德·古内小姐集大成的。蒙田此书书名有多种汉译,除《随笔集》外,还有译作《试笔集》的。蒙田使用 的是法语essai此词英语中是essay源自拉丁文的essay本义就是"尝试","试笔集"在字面上更符合本义。但是译成"随笔"也很好。因为蒙田的 "随笔"文体自由,确为前人所未曾尝试过的:内容、长短都任意抒写。他读书后的感想、理解、评论,他到各国旅行中的见闻,他自己冥思苦索得出的人生哲理、 格言警句,都写进他的随笔集中,内容极为广泛,同时他文章有的很短,有的非常长。短的简练明快,长的娓娓道来,均富有感染力。蒙田是随笔这种文章的"老祖 宗"。虽然后来的随笔写得都比较短,可是在蒙田那里是不问长短的。

    【关于作者】
    生活在十六世纪法国的蒙田原名不叫蒙田,蒙 田是他的城堡的名字,但是,这位蒙田城堡的主人,并非因为自己的城堡而行名天下,相反,他的城堡却因他而不朽。二十多年里,他蛰居在城堡的一角,旁征博引 古今大思想家的思想和文句,写下一篇篇“自由散漫”的随笔。他不求市场之利,不争桂冠之名,下笔气平心和,不加雕饰,而文章又亲切活泼,妙趣横生。 1792年他去世的时候,已经集结为三大卷107篇散文。
    这就是被后人称道的“随笔集”,蒙田的《随笔集》与稍后几年的英国人培根写的《人生论》、法国人帕斯卡尔的《思想录》一起,被人们誉为欧洲近代哲理散文三大经典。
    法国人崇尚文化,就是钱币上也要体现出来,比如有一版200法郎的纸币上印的就是十六世纪大文化人蒙田的头像。
    1533年,蒙田生于具有丰厚法国历史文化的南部佩里戈尔地区,距离卡斯蒂翁镇四公里的蒙田城堡,他的原名叫米歇尔?艾康。
    蒙 田的父亲曾担任波尔多市长,他的父亲获得了蒙田地方的产业,便无度地花钱,想让儿子成为绅士。蒙田刚刚会走路,私人教师便在他的可怜小脑瓜里塞满了拉丁文 和希腊文。六岁的时候他被送往高级学校,蒙田作为思想家,整个一生的特点就是深恶盲信和偏执,这源于离波尔多主要码头不远的一家小鱼铺。他父亲和祖父都是 做渔业生意的。但他们却给蒙田安排了另一种生活,不到二十岁,他便成为波尔多市议会的羽毛丰满的一员了。1557进波尔多最高法院,1561年被派往巴黎 参与解决居耶纳省的宗教叛乱。历时一年半。1562年在巴黎最高法院宣誓效忠天主教。
    1568年父亲去世,蒙田继承遗产。这是他的重要时刻。
    1570年,三十八岁的蒙田卖掉波尔多最高法院顾问职位,退出了所有的外界活动,把余下的二十一年都消磨在他的马匹、狗和书的上面。
    他在自己城堡拐角处的一个塔楼上安排了“隐居”所。“自由、安宁、闲暇”,他在这个塔楼里“要保留一个完全属于我们自己的自由空间,又如店铺的后间,建立起我们真正的自由,和最最重要的隐逸和清静。”
    1580年,蒙田把在这里记下的随笔集分两卷出版。然后带领家人和友人出游瑞士和意大利。1583年,蒙田本人也被选为波尔多市长,法王亨利三世亲笔写信督促他上任,出于无奈,他只好担任,看来政绩不错,又连任一年。然后又回到城堡做他的普通乡绅。
    当时,持续了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宗教内战波及波尔多地区,各个城堡都加强战备以免遭劫。他对蒙田城堡却下令“不设防”。结果蒙田城堡安然无恙。
    1588年蒙田也因为调停战争双方的事,偶入巴黎乱军,被投入监狱。后被释放,对双方的争斗再不感兴趣,回到城堡安心写作。
    1587 年,随笔集第三卷出版。1588年,随笔集的1、2、3集第四版出版。1589—1592年他对随笔集进行最后一次增订。1592年去世前,留下整理好的 《随笔集》,安然去世。后经他的崇拜者玛丽?德?古内小姐整理。《随笔集》最后一版在1595年出版。全部随笔共107篇文章,一百万字。
    法国着名评论家圣伯夫说:“蒙田最与众不同并使他成为奇才的地方,是他在那样一个时代,始终是节制、谨慎和折衷的化身。”因为,他那一时代的许多风云人物,总是手不离开刺刀。
    另 一位批评家P?米歇尔说:“蒙田的生活虽然动荡不安,但是他过得平平静静,没有参与破坏和屠杀。虽然初看起来他因为从没有过激行为而成为反传统人物的代 表,但他却实践了非凡的品格。《随笔集》描绘了蒙田深刻的‘自我’,它已成为人类文明的象征,是世界各国正直人的枕边书。”
    这样的一本书到底写了什么?几乎无所不写,谁也无法概括蒙田随笔的内容,它太庞杂了。但是,他的随笔却贯穿着一种的精神,在他的最长的随笔“雷蒙?赛邦赞”中,他几乎把关于这个人的一切都说到了,但是最后他说,对于雷蒙?赛邦“我知道什么?”
    有人说这一句话是近代最有影响的哲学流派之一“怀疑主义”的基石。
    其 实蒙田的怀疑主义不是什么都不相信,而是不下最后的判断,他告诫读者,真理总是矛盾的。“世上只有蠢驴才那么肯定、坚决,那么目空一切,……”房龙说: “当看到事物的两面而无从肯定时,虚心地不作结论是最为适宜的,如果这就是怀疑论,那么他确实是个怀疑论者。不过,怀疑论使他对人对己都很宽容——一种我 们今天特别需要的美德——这种宽容来自对人类的兴趣和对生活的热爱,而反过来,只要抱着宽容的态度,我们对自己的生活会更加热爱,对他人的幸福也会更加关 心。”
    蒙田的书是兼收并蓄,是宽怀博大。
    世界文学史上有的作家留下等身的着作而闻名于世;有的则只写了一两本书,却令后世的读者永 不忘怀。蒙田就是个“一本书”的作家。他留给我们的是一部貌似寻常而却是不同凡俗的着作。蒙田直到死去的时候,还一直说他不是真正的作家,只是个乡村绅 士,到了冬天没有事情做,才草草记下一点略有哲学内容的杂乱思想。
    这全是一种自谦的“谎话”。而且在那个时代,一个作家和一个绅士,究竟哪一个名声更好,也很难说。事实上,蒙田把自己整个的心、灵魂、美德和罪恶,还有其他种种都献给自己的书。那么,这是一颗什么样的心灵呢?在这颗心灵里,有哪些美德和罪孽呢?
    应该说首先是蒙田的豁达大方,在法国全民都在为宗教流血的狂热时代,他的作品和宗教的偏狭无关,反而成了记录偏狭,批判偏狭,从根本上动摇偏狭的明智之书。
    “随 笔”法文原文叫“Essais”。“Essais”这个词有“试验”、“尝试”、“试作”之意。作者用这个词称呼自己的着作是相当谦逊的。他不愿进行说 教,旁征博引但并不故作高深,他随着性子写,信笔道来,像是和读者面对面闲聊一般。蒙田自己说:“我宁愿以一种朴实、自然和平平常常的姿态出现在读者面 前”。
    英国作家毛姆说蒙田用一系列的随笔给自己画了一幅完整的肖像,不仅画出了他的性情和他的癖好,同时也画出了他的缺点,使你就像了解一个 朋友一样了解他,甚至比朋友还觉得亲切。而就在你了解他的同时,你对自己的内心也会有所发现。因为在冷静而幽默地描述自己的性格时,他也把探索目光投向了 普遍人性。
    蒙田文章的题目相对来说有点一本正经。但文章本身依然妙趣横生;在写这些文章时,他对随笔这种体裁已驾轻就熟,对读者的兴趣已了如 指掌,所以你在那里将领略到他那种不拘一格的文章精髓。不要因为题目不感兴趣就放弃阅读,他的题目往往和内容并没有多大关系。一篇题为《论维吉尔的诗》 (下卷第五篇)的文章,谈维吉尔的地方很少,说年少,说年老却很多,最后笔锋一转,竟谈起人的婚姻、情欲、肉体的享乐。这是他最有趣的一篇妙文,“其中的 一些插话,即使不太拘谨的人,读了也不免会脸红”。
    这个说自己什么也不知道的作家,其实什么都知道。

    There is an RSS Feed for comments on this post.
    • Comment at 1:08 上午 by
      hasumiryo
      body
      我比较喜欢蒙田的读书态度,他受到了太多的哲学书籍的影响,苏格拉底、第欧根尼、伊壁鸠鲁、塞内加……等等
      所以说:它(书)在我退隐当中慰我良多,令我摆脱百无聊赖之苦……无以解忧,唯有读书。
      他的书斋当中的梁柱上刻上了57条从圣经和其它典籍当中摘录的良言。
      如:万事令人厌烦,人不能说尽——圣经《传道书》
      虽然如此,但是蒙田却不赞成学问生涯来抵御悲苦,甚至于理性来获取某种压抑程度上的快乐。所以当蒙田眼见到动物的快乐时候,就反省了自身的书斋生活,向往如动物一般的活着。可能这是对人类自身思想带来过多的负面而选择的极端。
      蒙田也对其它乡野的奇异风俗保持宽容,“每一个民族都有许多风俗习惯,不但不为另一民族所知,而且被认为是野蛮,怪异。”“我们总是认为自己国家的宗教和法规十全十美,一切为人处事的方式都完美。”所以应当正视每个不同国度的风俗。木梁上峻刻的一条是:“homo sum,humani a me nihil alienum puto”意即我是人,举凡属于人的皆非我异类。
      蒙田也盛赞友谊的美好。他对挚友Étienne de la Boétie说过“Luy seuljouyssoit de ma vraye image”意即能欣赏我真面目的唯有他。
      蒙田的随笔集当中也有相当多的引语错误,因此其自辩:“我在乡间写作,无人可从旁帮助参考。”有时候引语也会比“自己说的要来得贴切”。也没信心,因为“有信心做自己的事情的话,就会毫无顾忌的自说自话”。即便如此,也应当关注自身的经历,过度的遵循经典为权威并不恰当。“我们每一个人都比自以为的要富有”。
      正如bible当中说“先知在自己家乡是从不受欢迎的”(Luke四4),自己也认识到“一个人在世人面前可能奇妙非凡,却在自己的妻儿奴仆之处却如若常人,平平无奇。”如此平平的人,却也真知灼见,那么你呢?

    • Comment at 12:21 上午 by
      sean
      body
      “每一个人都比自以为的要富有。”“有信心做自己的事情的话,就会毫无顾忌的自说自话”。有些感触,却不知道说些什么。不管怎样,谢谢分享。

    Post a Comment
  •